2022-11-27 08:24:00
1955年,秦城监狱的一间牢房内,一名中年女囚,正静静地站在那里,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世界。她似乎在想着什么事情……。
对于监狱,她并不陌生。她曾经两次被国民党关押起来,她都没有泄密投降。在她心里,“敌人的牢房是革命战士锻炼意志的学校”。
这一次被关押起来,还被判处死刑。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她并没有消极颓废,因为她对党的信赖从来没有动摇过,她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
她是对的。就在临刑前夕,秦城监狱收到毛主席来电:“她是我们的同志,请立即释放。”
她叫黄慕兰,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百科全书”的传奇女特工。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曾经被多位大文豪作为原型写进小说中。《风声》中女主角的原型就是黄慕兰。
黄慕兰
花木兰一样的女子,经历四次婚姻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字淑仪,于1907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县一个书香家庭。
她的父亲黄颖初是当地有名的人物,曾经与谭嗣同、唐才常并称为“浏阳三杰”。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年幼的黄慕兰就喜欢看《烈女传》中的《木兰辞》,希望自己也能够像花木兰一样,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女子。
1920年,黄慕兰在周南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不久却因母病退学。实际上,母亲并没有生病,只是因学校的领导保守,让其父亲把黄慕兰带回家了。黄慕兰结束了她的求学生涯。
黄慕兰的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办的。男方是个二流子,不但动辄打人,还吸食鸦片。黄慕兰看清丈夫的本质以后,再也没有回过婆家。结束了第一段婚姻。
黄慕兰
北伐前夕,黄慕兰来到武汉,积极投身于妇女运动,还担任了妇女部长。有一次,黄慕兰还充当起宋庆龄的扩音器,宋庆龄每讲一句,黄慕兰就重复一句。
虽然黄慕兰离开了学校,但她始终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慕兰不但有着美丽的容貌,更有着优秀的交际能力。她穿梭于上层社会,获得不少情报。
1927年,黄慕兰和时任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并没有举行婚礼,只是由董必武在一次会议上宣布了一下。
爱情是幸福的,也是短暂的。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黄慕兰转入了地下工作。从此也开始了她“潜伏”生涯。
她的丈夫宛希俨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1928年5月,宛希俨牺牲。
同年11月,黄慕兰接到组织命令,让她到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孩子还不满周岁,刚失去丈夫不久的黄慕兰又把孩子送到婆婆家,母子分离。
在上海期间,黄慕兰遇到了她的第三任丈夫贺昌。实际上,两人在武汉时就已经认识。
贺昌知道黄慕兰的事情,经常劝慰和鼓励她。随着交往,两人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后来,经过组织上同意,两人结成革命夫妻。
1929年,刚出狱不久的黄慕兰跟随丈夫来到香港,化装成了一名贵妇。此行两人的任务是关于共产国际的一笔经费。
因为共产党还处于地下状态,不能通过金融机构来获取共产国际的资金援助。于是,组织就把任务交给了黄慕兰夫妇,让他们把这笔经费从香港转到上海。
黄慕兰已经有了身孕。夫妇两人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1931年,贺昌来到苏区参加革命斗争。长征开始后,贺昌跟随陈毅、项英留在了江西开始游击战争。
在一次转移时,部队遭到了敌人的围剿。长时间被困,弹尽粮绝,贺昌不幸中弹牺牲。
当黄慕兰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不已,经常是以泪洗面。同年,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前文提到过,黄慕兰有着良好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于是,黄慕兰被任命为营救部长,开始营救被捕的同志。
后来,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美貌智慧的黄慕兰展开追求。陈志皋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法租界的著名律师,其父陈其寿还是清朝二品大员。
为了能够打开工作局面,黄慕兰答应了陈志皋的求婚。解放后,陈志皋与自己原来的初恋情人在国外生活定居了。两人的婚姻也随之结束了。
向忠发叛变,营救周恩来
193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关向应在上海被捕。幸运的是,身份并没有暴露,关向应使用的化名是李世珍。
不幸的是,没有几天,顾顺章在武汉被捕,随即叛变。身在囹圄的关向应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黄慕兰接到组织的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关向应出来。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黄慕兰开始与陈志皋有了接触。陈志皋出身于世家门第,家族背景深厚,他父亲陈其寿在上海法租界当了18年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
陈志皋带着黄慕兰来到家里,拜访了其父陈其寿。通过交谈,陈其寿非常欣赏黄慕兰,还提出要收其为干女儿。
黄慕兰很自然就提到了关向应的事情。黄慕兰声称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叫李时珍,在上海做点小本生意。不知道什么原因,却被抓了起来,被关押在龙华监狱。
陈其寿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情。后来,在他的打点之下,关向应被放了出来。
关向应
1931年6月的某天下午,陈志皋约黄慕兰看电影。两人来到电影院时,时间尚早,就到旁边一咖啡馆喝咖啡。
正当两人聊天的时候,陈志皋的同学曹炳生也来到这家咖啡馆。这个曹炳生是租借的翻译官。
曹炳生在与陈志皋聊天时,无意间透露一个消息:“今天上午,巡捕房抓到一个共产党,大概有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个手指头。架子蛮大,却没有骨气,没用刑他就什么都交代了……”
因为要办理引渡手续,曹炳生坐了一会就离开了。黄慕兰虽在喝咖啡,可她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被抓的人会是谁。
黄慕兰深知此事重大,于是告诉陈志皋头有点疼,要回去休息。到了家里,黄慕兰立刻跟自己的上线潘汉年进行联系。
潘汉年匆忙来到接头地点,两人分析排查这个湖北人。黄慕兰突然开口说道:“会不会是向忠发?”
潘汉年立刻想到,向忠发年轻时为了戒赌,曾将左手指砍掉一个。
潘汉年立刻密报给周恩来。周恩来与其他地下党员迅速进行转移。
那个叛徒确实是向忠发。当天夜里12点,一个带着脚镣和手铐的人领着巡捕房的人,打开了周恩来撤离前所居住的房门。
因为这门的钥匙只有三把,周恩来和邓大姐各一把,向忠发有一把。
后来,周恩来见到黄慕兰,表扬她工作认真负责,有着高度的警惕性,为党立了大功。
本来向忠发掌握了很多机密,国民党军还靠着他抓捕了一些共产党员。可是,身在庐山的蒋介石并不完全了解情况,下了一道“就地处决”的命令,向忠发就被枪决了。
解放后,6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黄慕兰受到了牵连,被关进秦城监狱。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专门发电过去,告知他们黄慕兰是自己的同志。
到了80年代,黄慕兰在邓颖超的帮助下,顺利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移居杭州。
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