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8 10:06:4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1月6日,开国元帅陈毅在北京病逝,71岁的光荣革命生涯落下帷幕。他的逝世震惊了全中国,连毛主席在匆忙之中只身披睡衣,出现在告别仪式上,面容难掩悲伤。
然而,现场出现的一位老党员,引起王震将军的注意。他走近后对对方说:“你来看陈毅元帅了,他在生命的最后,还惦记着你呢!”
陈毅
原来,自陈毅1971年被查出患有肠癌后,就停下手头的工作,专心在病房休养。彼时,周总理、王震等革命老战友纷纷前来探望,但他的心中却始终挂念一人,叫做谭余保。
为此,陈毅还专门拜托王震打听谭余保的下落,得知他一切安好后,才算是了结一直以来的夙愿。
陈毅
听完王震的讲述,谭余保泪洒当场,而嘴里却嘀咕道:“辛苦陈毅元帅的挂念,当初可是我对不起他啊!”
谭余保是谁?与陈毅之间有什么渊源?
事情要从全面抗日战争说起!
被误会的“叛徒”
毛主席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上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暴行不断。在国共第二次达成合作后,全国统一抗日战线形成。毛主席做出指示,命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则编为新四军。
图源网络
然而,因为早年前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徘徊在各个山头,逐渐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络,再加上有些部队抱有固有观念,对与蒋介石合作一事表示不理解,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派人前去根据地通知劝说。
新四军番号启动后,作为副军长的项英对陈毅说:“组织上决定让你前往九陇山、铁镜山等地,传达湘赣红军游击队接受改编的指示。你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休整下身体。”
陈毅
陈毅在战争中受伤,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正好可以借助此次后勤任务的。但是他想不到,这次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竟然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1937年10月,陈毅由国军勤务兵护送,来到武功山。还没有轮到他打听,驻扎在当地由湘赣省委书记谭余保带领的红军游击队率先得知消息。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由于我军通讯设备的落后,很多游击队都无从得知我党下达的“改编指示”意欲何为,甚至有些人还将其误认为“收编”,因此进入国民党的圈套。
图源网络
比如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红军游击队司令员何鸣被国民党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以为是我党命他们直接改编进入国军部队。他放下武器,带领战士们前往福建漳浦县等待收编。
然而,还没有抵达目的地,半路遭到国民党埋伏,何鸣反应过来却为时已晚,直接被敌人活捉。而其他手无兵械的战士们,除少数人突围外,都英勇牺牲。
陈毅
血淋淋的教训令谭余保胆战心惊,因此格外提防不速之客,防止再落入蒋介石的圈套。而手下人在看到陈毅被穿着国军衣服的人裹挟着,误认为他是国民党,不由他纷说,直接关进大牢。
很快,陈毅被带到谭余保的面前,接受审问。他见到眼前这位手握紫竹烟管的人,小心翼翼地开口:“你一定是谭余保同志吧?我是陈毅,是党中央派来传达‘国共合作’指示的人。”
谭余保
“谁是你同志,我是不会与你们这些背叛革命的人同流合污。而且,有了何鸣的前车之鉴,我难道还会再上当吗!”
谭余保边说边拿着烟管重重敲击陈毅的头顶,眼神中尽是对牺牲同志的愤恨不平。不过,陈毅依旧镇定冷静,说:“我衣服里有副军长项英的亲笔介绍信,足以证明我的身份。”
谭余保半信半疑地掏出那封信,翻阅后并无可疑之处。但是,他依旧没有下令给陈毅解绑,反而极其确定地说:“信件可以伪造,你绝对是叛徒。”
图源网络
“哑巴吃黄连”,让陈毅有苦难言,刚想反驳就被谭余保大手一挥,再次关进大牢。他虽委屈,但也非常理解谭余保在这种是非不分时的谨慎态度,不过,外面的抗日形势越来越严峻,必须要分秒必争。
陈毅扯着嗓子,大喊:“我真的是陈毅,你们必须相信我。否则延误战机,百姓更加受难。”
陈毅
谭余保依旧不肯相信,不仅如此,他还安排人将陈毅用绳子吊起,命令道:“不准送吃喝,我倒要看看这个叛徒能嘴硬到何时!”
值得一提的是,谭余保见惯了叛徒耍心眼的模样,在关押陈毅的期间,曾经萌生过多次想要除掉永绝后患的想法。但是,好在身边有人不断劝他调查清楚后再做决断。
图源网络
监狱中的陈毅本就有伤,再加上不吃不喝,身体虚弱无比。他只能强撑着精神,奋力辩解:“谭余保同志,你的脑袋被敌人悬赏1万,可我陈毅要被开出3万的高价。你可以杀我,但不能影响党的工作。”
这句话令沉迷在恨意中的谭余保晃了晃神,因为他曾经见过敌人的悬赏令,一闪而过的记忆中似乎出现过陈毅的名字。他问陈毅:“你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陈毅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在吉安已经开设办事处,你可以指示同志前去盘查,肯定能证明我不是叛徒。”
谭余保半信半疑,但保险起见,派遣一路小分队去往吉安办事处。不仅得到陈毅前来改编队伍的通知,还有一本《中共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肯定“国共合作”的传言。
他亲自来到牢中,释放被囚禁四天三夜的陈毅,并诚恳地道歉:“是我犯了错误,让您拖着伤躯还遭受这种折磨。你让我也吊在牢中四天三夜,就当是给您赔罪。”
图源网络
谭余保说完,拉住绳子就要往身上套,却被一旁的陈毅拦住:“不用,你作为地委主席,具有这样的警惕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有些好奇,你为什么会如此坚决地认为我是叛徒呢?”
谭余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哀伤,回答:“除了何鸣主席几乎全军覆没的悲剧,还有一个我视作兄弟的人的背叛。”
图源网络
他口中的“兄弟”,是曾经湘赣省委的“二把手”,叫做曾开福。
好友欺骗,难有信任
1926年,全国各地掀起革命浪潮,在湖南省茶陵土生土长的农民谭余保也受到鼓舞,加入到革命队伍中。他练武多年,与习得一身北派少林拳的许世友,并称为“南谭北许”。
不过,谭余保一直在地方工作,鲜少参加战斗。因此,在成就与名气上,不及许世友。但是,他的贡献却屡次得到毛主席的赞美,陈毅也从未吝啬过夸奖。
图源网络
而这都要归功于谭余保有一颗刚正不阿的本心。
1927年,他入党后,结识了早一步入党的同乡曾开福。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发展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然而,约定好一同为革命事业贡献终身的他们,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起初,在毛主席开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谭余保与曾开福积极地打头阵。之后,他们便长期活动在湘赣地区,一同组织农民运动与扩红运动。
图源网络
然而,随着敌后三年的游击战争开始,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同志纷纷缴械投降,其中就包括曾开福。
1931年,一直组织游击作战的曾开福被组织委以重任,成为驻守在湘赣边界的红军独立第五团的团长。谭余保得知兄弟高升后,连忙发来恭喜的信件:望我们坚守初心,等待革命胜利的曙光到来。
谭余保
然而,两人都没有意识到,国民党为了迫害我党,已经展开行动。
曾开福指挥的战争中多胜少败,作战能力赢得所有人的称赞。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好色,还曾经为此遭受过谭余保的痛骂,他也决心痛改前非。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漏洞被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得知,立即安排一位叫做凌燕的女谍张员,作了一场大戏。
熊式辉
1937年,曾开福在安福县解救被国民党抓捕的教师们,成功后,一位女教师走近他的身边,感恩地说:“你舍生取义,救我们于危难,实乃大英雄。在下凌燕,初来乍到,希望以后能得到英雄的关照。”
图源网络
曾开福惊讶于眼前这名妩媚多姿的女人,丝毫察觉不到,凌燕伪善的嘴脸下,藏着一颗算计的心。在之后的日子中,他更是沉浸在对方精心制造的甜蜜陷阱中无法自拔,逐渐腐化堕落。
图源网络
谭余保察觉好友的不寻常后,写信劝说。但曾开福被迷了心智,丝毫没有理会旁人的闲言碎语,还有理有据地反驳:“我对凌燕做过调查,她在教书期间一直宣传爱国思想,对国民政府表达出强烈不满,你不要总是疑神疑鬼。”
谭余保在地方工作时,从未听说过凌燕的名字。认定这名突如其来的女子有些古怪,随即做了一番调查,果真发现对方与国民党勾结的证据。他派人缉拿凌燕。
图源网络
不过,凌燕也察觉到谭余保对自己的敌意,向曾开福道出自己是国民党卧底的事实。但是,已经坠入“美人计”深渊的曾开福决定背叛革命,与对方一起逃走,甚至还听信谗言,将涉及我军的秘密文件带走。
谭余保
幸运的是,谭余保提前做出安排,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好友曾开福的堕落成了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此后,他不再相信任何人,连听到“叛徒”一词后,都会加倍地小心注意。
因此,当陈毅突然闯入后,无法确认真相的谭余保才会警觉异常。他再次为陈毅受到的委屈道歉,而陈毅也大方地不再计较。
陈毅
然而,陈毅平白遭受牢狱之灾后,身体康复又增加了些许时日。这让一心挂念革命的他难免出现不满情绪。而谭余保也因为对方没有惩罚自己,心中充满歉意。
因此,队伍中传出不少关于两人不和的流言蜚语。尤其是他们一同赶赴延安学习时,也疏远地没有说话,这让外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王震作为两人的共同好友,夹在中间十分为难,决定牵线搭桥做了一顿饭局,缓和他们的尴尬关系。对于同为革命鞠躬尽瘁的战友而言,一杯酒下肚,所有恩怨纠缠都消失不见。
谭余保
此后,陈毅与谭余保也变成了交心好友。
新中国成立后,叛徒曾开福找到谭余保,希望他能动用权力,消除对自己的惩罚。但是,谭余保看想起当初不知悔改的曾开福以及遭受到的损失,决定大义灭亲,通知公安部前来抓人,依法处决。
谭余保
毛主席得知后表扬谭余保,而陈毅更是高兴地拉他过来许久,表示曾开福确实该杀。席间,陈毅还开玩笑地对谭余保说:“如果你当初把我杀掉,现在岂不是少一个国家元帅吗!”
所谓不打不相识,陈毅与谭余保的战友情谊要比一般人更加浓厚。因此,陈毅在生命的最后,才会挂记谭余保的现状。
建国后,谭余保回到湖南老家,担任省委副书记等多种职位,致力于湖南的经济建设发展。而陈毅问起时,王震据实回答:“谭同志继续为革命发光发热。”
谭余保
1972年,陈毅离开了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而谭余保则在1980年时病逝,骨灰被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中,供后人哀悼铭记。
后记
像谭余保这样拥有坚定信仰的革命先辈们多不胜数,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而那些误入歧途的背叛者,将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警醒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