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 23:07:00
最近,英国首相特拉斯的日子不太好过。
当地时间17日,英国新任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发表声明称,将取消政府今年9月宣布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中“几乎所有”减税措施。特拉斯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自己犯下的错误道歉。但英国民众和保守党内部对首相特拉斯的不满情绪依然没有逆转。
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当地时间10月19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英国内政大臣布雷弗曼已经辞职。今年9月,布雷弗曼刚刚被任命为英国内政大臣。
据中新网10月19日报道,民意调查机构YouGov当地时间17日和18日对530名保守党成员的即席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保守党成员认为特拉斯应当辞去首相职务。
眼下,英国严重的通胀风险和舆论压力之下,特拉斯接下来会怎么做?
“节衣缩食”的民众
据环球网,英国《卫报》18日报道,BBC已经准备了一份秘密广播稿,将在英国发生大规模停电和能源短缺时用这份稿件安抚民众。从措辞看,这份讲稿会在英国认为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约48小时全面停电、停止天然气供应”的情况下播出。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1%,涨幅较8月有所升高,处于40年来高位。
英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负责人达伦·摩根表示,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是推升9月通胀的主要因素,同时酒店住宿价格也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汽油价格持续下降,部分抑制了通胀。
英国信用卡机构“巴克莱卡”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通过减少夜生活、自带午饭上班、少买新衣服等办法省钱,以确保自己能够支付今年秋冬季的能源账单。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普通家庭目前平均每月支付的采暖和照明费用大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巴克莱卡”调查数据显示,53%的英国人计划减少可自由支配的开支,以便能够支付他们的能源账单。其中,60%打算减少外出就餐次数,47%打算减少在酒馆、酒吧和夜总会的消费,59%打算减少购买新的服装服饰。
“首相不会辞职”
据央视新闻,9月23日,英国政府宣布该国5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措施,但却引发市场动荡,饱受外界质疑和批评。重重压力之下,英国政府的减税措施于10月3日出现重大转折,政府宣布放弃取消最高所得税税率计划。
特拉斯14日宣布,将保留上届政府宣布的公司税上调计划,而她在保守党党魁竞选中曾承诺将取消该增长。她还炒掉了亨特的前任克沃滕,但特拉斯未能借助这些举措来安抚市场。在她匆匆举行为时大约8分钟的唐宁街新闻发布会后,英国国债市场遭遇新一轮抛售,减税计划所引发的动荡仍在持续。
“我确实想承担责任,并对所犯下的错误表示歉意……我们走得太远、太快了。”英国首相特拉斯17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但她坚持继续留任首相。
特拉斯在采访中强调自己“全心致力于为国家服务”,并表示仍相信“高增长、低税收经济”,但确保经济稳定是首相的首要任务。
据环球网,英国媒体普遍认为,特拉斯现在虽然身处首相之位,但实际可能已经不掌握实权。英国《每日电讯报》18日称,由于一些保守党成员想把她赶下台,特拉斯对权力的掌控是“不稳定的”。
但是,特拉斯并不打算放弃首相之位。据中新网,当地时间19日,英国首相特拉斯的政治发言人表示,当财政计划于10月31日出台时,特拉斯也将继续执政,并且没有辞职的计划。报道称,当被问及特拉斯是否百分百确定她会在月底前执政时,发言人说“是的”。
有人提问道,如果特拉斯在水力压裂(fracking)投票中失败,她是否会辞职,发言人说,“首相不会辞职”。
谁会替代她?
假如特拉斯真的下台,谁会接替保守党党首并担任英国首相?舆观公司最新的调查也对此做出了回应。
据财联社,在10月17日至18日的一项调查中,当530名保守党议员被问及“你更希望谁会在特拉斯辞职后接替党首”的问题时,32%选择了鲍里斯·约翰逊,遥遥领先第二名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23%),现任国防大臣本·华莱士(10%)和议会下议院领袖彭妮·莫当特(9%)位居三四。
而当问题改为“你觉得在这些人能否胜任首相角色”时,约翰逊依然以碾压的优势位居首位,42%的受访议员认为他能表现得非常出色,比第二名的华莱士高出10个百分点;另有21%认为约翰逊“还不错”,总计超六成对约翰逊抱有正面的态度,也独占鳌头。
除此以外,根据博彩网站Oddschecker的数据,约翰逊也以17.89%的概率仅次于苏纳克的23.16%。
据环球时报,今年7月,由于一系列的施政举措饱受争议,在60多名高级官员的集体抗议下,约翰逊宣布辞去英国首相一职。尽管目前我们尚未看到约翰逊本人对这个调查的回应,但在英国《每日电讯报》9日的报道中,两位曾在约翰逊内阁担任部长要职的官员表示,约翰逊“不太可能重返政坛”。
9月,在和媒体谈到“约翰逊是否会在继任者下台时,以党首身份重返政坛”时,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学教授蒂姆·贝尔曾表示,保守党只有在“相当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吃回头草。(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网、环球网、财联社)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